侨协会副会长……”
一开始的时候,汪兆铭并不觉得有什么,在新闻线索提供人的身份上,他并不怎么好奇,不过对方一上来便提到自己的身份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诧异,但接下来,对方的话却让他感觉惊讶。
“你们的报纸今天定版了吗?现在更换版面还有的时间吗?”
什么,什么?
他在说什么?
“我这里有一个大新闻,现在整个南京,外交部恐怕也是刚刚接到电报,现在他们肯定正在找外交大臣,陛下也应该会等到今天早晨才会知道这件事……”
对方的刻意强调,让汪兆铭突然意识到,没准,这真的是个大新闻,于是他看了一下时间,时间是一点四十五分了,也就是说,还有十五分钟。
来不了急了!
不过汪兆铭并没有一口拒绝,而是拿着电话说道。
“这要看是什么新闻,如果不是大新闻的话,可能要等到明天……”
“明天,全中国的报纸都会在头版登这个新闻!”
电话那头的话声让他的眉头一扬,难道真是什么大事件?
华侨协会?
外交部?是什么事件?
“好吧,你告诉我是什么事件……”
数百华侨惨遭屠杀——下一瞬间,这句颇具震撼性的字眼已经占据了他头脑的一部分。
“什么?你说什么?几百名华侨被屠杀?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汪兆铭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处于震惊中的他用的是国语,其余的人员所受到的波及好像都一样,于是连国外部记者、联络部记者在内的全体人员都纷纷被惊醒起床了,他们无不是惊讶的看着汪兆铭,他在说什么?
在人们的议论纷纷中,汪兆铭连忙改用广府语问道。
“你在什么地方?这个新闻是从那里传来的?”
电话是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至于消息则是墨西哥华侨互助会发出的,为什么会由一位长年居住于南洋的华侨协会副会长打这个电话,就不得而知了,但汪兆铭隐隐猜出了原因——华侨协会试图借助新闻之手,向政府施加压力。
现在,这个新闻是国家机要!
也许,外交部长可能也是刚刚获知这一消息!
换句话来说,现在,一个大新闻摆了他的面前,这不是个新闻,而是一个大事件!
在放下电话之后,汪兆铭抬起头,看着身边的记者们,那些面孔无一例外的都带着愤怒的情绪,甚至还有些人哭了。
“汪编辑,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的,汪编辑,是什么地方?是南洋?还是什么地方?”
“是谁?”
面对众人的问题,汪兆铭简单的将事件告诉了大家。
“发生在托雷翁的惨案,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我们还没有更多的消息,但是……”
环视着众人,汪兆铭看了一下时间,只剩下十分钟了!
“汪编辑,这个新闻我们发不发?”
“发,一定要发!”
周围立即有人响应着,面对群情激愤的同事们,汪兆铭点点头,然后说道。
“我现在就电话,今天的印刊推迟二十分钟!”
“好了,现在,我们还有半个小时,”
看着众人,汪兆铭开始部署起工作。
“我要求你们在半个小时内,第一,联络华侨协会,确认消息,不要联系所谓的线人,必须联络副会长以上的在京人士,要他们本人亲自电话确认……”
曾经的军人身份和战场经历,使得汪兆铭做事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作出了部署。
“第二,立即联络驻外交部的同事,让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现在外交部肯定和平常不一样,他们肯定有办法获得一些消息,把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去证实一下……”
出于对外交部的了解,汪兆铭非常清楚,现在外交部美洲司肯定已经乱成一团,数百华侨惨遭屠杀!这种事情无疑是外交部从未曾面对过的,美洲司里的动静是无法掩饰的,只要那些记者稍加留意的话,肯定能够得消息。不过驻外交部的记者最多只能证实消息,但这也就足够了,现在汪兆铭所需要的,仅只是通过这两个渠道去证实这个消息的真假。
“第三,通知印刷部,让他们把头版改成一号版,嗯,五百字左右的报道!”
在一一作出这些部署之后,在众人纷纷忙碌着的时候,汪兆铭又一次看着记录在纸上的事件描述,现在,他并没有更多的消息,甚至,可以说,就连外交部长可能也没有更为详细的资料,但作为记者,这并不影响他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所有人纷纷忙活起来的时候,汪兆铭却是平静的拿着毛巾去洗脸了,几分钟后盥洗完毕的他回到编辑部时,看到刚才的社会部记者正在不断的打着电话,他们正在确认这些消息。
“南美司司长丁太接的电话,称丁司长二十分钟前,突然离家……”
好了,这是一佐证!
在听到这个佐证的时候,汪兆铭已经坐在椅子上,他闭着眼睛,在脑海中思索着那简短的几十个字,他在想象着那里发生了什么,想象着屠杀是如何进行的。
对!
这是一场屠杀,而不是所谓的“大事件”。
“华侨协会张会长证实了,消息是真的,他已经起床了,他将会在今天上午九点正前往外交部拜见外交大臣……”
就在消息被确认的时候,汪兆铭已经抬起了笔,他的神情悲愤,双目通红,就像是亲眼目睹了那场屠杀一般,以至于泪珠几度浸透纸张,终于,几分钟后,沉浸于痛苦、悲愤中的他抬起头来,看着众人说道。
“大家看一下,这篇文章可有需要改动之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