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张作霖抵制日本的主张与实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反对签订密约。张在借辞拖延、推翻前案的同时,又亲抵旅顺,日本以为他要兑现“二十一条”中悬而未决的第五项条款——“密约”,可送完虎皮和金钱旋即返回奉天。他对其左右说:“?霖受日本人的好处,只有?自己的财物报答他。我将日本银行的存款,全数赠送,表示我的全心全力,日本人如果另有要求,只要昜霖个人所有,我决不吝啬,但国家的权利,丅?有的财产,我不敢随便慷介慨,我是东北的当家人,我得替丝护这份财产,不负他们的所托!”

    张作霖称霸东北期间,类似这样在情急或危难之际,“答应日本的要求,事后多不履行”的事例极多。对这种两面外交的手段有者归之于张作霖的土匪xing格,笔者认为这与土匪xing格并无关系,这是张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施展的消极抵抗和缓兵之计。正因为如此,他为国家、民族和圝全了许多权益,个人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之所以死在关东军之手,在一定意义上与他的这种外交手段不无关系。

    对日采取两面外交手段,除了实力远不如日本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张作霘?确的政治理念。中国近代军阀是中国近代社会由封建**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的产物,从严格意义上讲,军阀不可能提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治理念,但这不等于军阀只知穷兵黩武。由于军阀的出身、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不同,为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战胜对手,凝聚人心,他们中的多敟明白意识形态的作用。尽管张作霖本近代意识形态缺乏深刻了解,但他却奋力利用它来推进他的事业。至少在1922年他考虑了意识形态问题,开始道教2,并在这一年授意许兰洲杜撰一个借以团结东匝想的“五教之合”。

    尽管“五教之合”后来不了了之,但张作霖在与孙中山谈判和与王永江等新派人物交往中,也被动地接受了丝想,他也经常乞灵于民族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等概念。这在客观上给新思想在东北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系统阐述和表达的机会。这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1922年10月创办的《东三省民报》。这份报纸由张作霖发起创办,在张日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势下,该报徐为东匏主义和反帝运动的先锋。1924年2月,张作霖明确向日本驻奉总领事馆表示,居住在日本控制下的“关东”地区和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丂果违法,应由?面审理。为配吜霖收回主权的努力,《东三省民报》发表社论:“怎样才能制止日警的胡闯乱杀?日警像对待牛马一样,对待东?,想要鞭打就鞭打,想要拘禁就拘禁,?在台湾和朝鲜发生过的暴行现在又在东北发生了,因为他们也同样把东北看作台湾和朝鲜。问,日人是世界上最残酷无情的人”。1927年东北当局自建的“一个于南满铁路平行的完好的西部干线系统”逐渐成形,张作霖控制的北洋政府开始征收进口附加税。日本为此十分恼火,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传“二十一条”及其附约内容,攻击张作霖无视成约,最为嚣张的报纸是日本在奉天办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6月10日,张作霖下令禁止?购读《盛京时报》。张作霖一方面构筑自己的舆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方面削弱日本的舆论阵地,减??影响,这在近代军阀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从张作霖在“满meng交涉”中千方百计抵制“二十一条”的态度和立场上我们可以得出他不是日本傀儡的结论,但他是不昏主义者或反帝主义者有待进一步讨论。这主要决定于他对反日运动的态度。是镇压,或放宽对反日运动的限制,还是彻底加入其中,这是抵制“二十一条”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反日运动是抵制“二十一条”,唤赏觉醒,凝聚民族力量的最有力形式,但这对于张作霖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很可能危机他自己的独裁统治,他不可能与群众彻底站在一起,他只是力图?主义情绪控制在有利于他的程度内。1927年的东方会议之后,日本采取强硬手段重提解决“满meng悬案”问题,逼?霖兑现“二十一条”。张控制的省议会组成“外交后援会”,此后各“法团”??仿,目标是“抵抗多?暴力压迫”。后援会发赤?会,在奉天城组织了2万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示威者举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田中内阁”、“打倒满meng主义”、“反对日本在临江设立领事馆”一类的标语和旗帜。会后,示威者分头到各居民区、商业区举行讲演,号召联合抵制日货。1这次反日运动徆张作霖的秘密支持。张想借助??民族主义情绪加强谈判桌上与日本讨价还价的筹码。

    在计划举行第二**规模示威前,奉天街头发现了“结束军阀主义”的传单,??怒火烧到了张作霖的头上。加上日本公使当面指责奉天反日大示威是中国官方上层秘密发动的,暗指由张作霖发动,张遂下令禁止??威。这就暴lu了他不可能成丏主义阵营一员的真正面目。所以,他无论怎样煞费苦心地抵制“二十一条”,他距离真正的民族主义者还有好长一段路。

    ??怕而拒绝考虑彻底走?主义阵营,他在对内战争中的失败又使他在尝试以全国之力对抗日本的企图半途而废。他拒绝了前者就失去了作为一丏主义者的广泛而有力的社会基础;他在奋力将其权势扩展到全国的时候,既想方设法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国内结盟对象,又千方百计在??寻求支持者。这样,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反帝主义者。这种思想意识必然导致他在处理对日关系时采取两面派手段。

    ?盟友,力图冲破日本控制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被免去本兼各职,遂宣布东三省“独立”。放弃统一全国的野心,专注于落实“二十一条”中日本在“满meng”的“权益”是日本?霖的一贯要求。张宣布“独立”,是否有助于日本“满meng独立”野心的实现呢?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表明张是依照日本意向行事的迹象。他的“独立”不仅没有采用日本人“满meng”观念来表达,甚至连能够增强其“合法xing”和独立意识的“满洲”概念也没有采用。他的“独立”实际上是自治,不仅是独立于北洋政府的自治,更是想摆脱日本控制的自治。

    摆脱日本控制,以东北为基地统一全中国昜霖从1921年秋完成东三省统一后的两个梦想。然而,这两个梦想又是矛盾的,yu摆脱日本就要巩固自己在东北的统治,yu统一丱要发展东北的地方实力,而东北正是日本人控制的所谓“满meng”地区,yu巩固政权离不开日本的支持,yu壮大地方实力也离不开日本的资金,所以张作霖yu摆脱日本的计划充满了历史形成的矛盾和难以预料的危险系数。

    1922年昜霥关系的一个分水岭。在张作霖与日本之间,表面上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似乎双方都在极力维持着风平浪静的局面。但为了彼此心照不宣的“二十一条”,张作霖对原来的计划作了重大而又冒险、微妙而又大胆的调整。无论是军事、政治领域,还是经济、文化领域,在政策上都有了值得注意的转变,即从依赖日本提供武器、技术、资金和各种顾问的依附政策转而采取一种?盟国的“以夷制夷”的策略。

    在最重要的军事领域,张作霖开始扩充军工厂,购置军械和筹办海、空军。在操办这些事业的过程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在与日本保持原有关系的同时,开始与西方各??交往,进行军火和军械贸易,并从欧美国家工程技朘。

    奉天城早就设有兵工厂,但其规模不大,仅能生产严枪子弹和无烟火药。1922??,张作霖投资数十万,对该厂进行扩建。其设备和材料,虽也有从日本蚄,但大多购自丹麦、德国和美国。张作霖还以1.5万英镑的巨额酬金雇用英国著名的迫击炮和**专家沙敦为迫击炮厂总监。兵工厂共雇佣外籍技师达1500多名,大多来自俄、德、英、美等国。2当时东北兵工厂的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不只全国第一,即日本??之侧目”。日本人称此兵工厂为“东方第一”。

    东匆相对现代的兵工厂,但军火产量仍不能满足张作霖军事扩张的需要。因此,他又同各国展开了大宗的军火贸易。此时的军火贸易主要是与襮?进行的。张的主要贸易对象国有意大利、法国、征捷克、挪威、丹麦、美国、瑞士和荷兰等十几个国家。交易的项目包括弹药、枪支、大炮、坦克以及军用电话机和军装等各种军械、军需用品。20年代后,张极力从襮?获取军火的这种“多元”军火贸易减轻了奉?本的依赖程度。

    1924年起,张作霖逐渐在事实上控制了北洋政府。日本原以为支持张控制北京政权,他一定能顺从日本,解决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满meng悬案”,尤其是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日本曾吜霖提出以承认“二十一条”为出兵援张的条件。此时张作霖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割据一方的小军阀,而是握有北京政权占有大半个中国的大军阀了。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借助英美的势力,牵制贪得无厌的日本,从日本手掌中挣脱出来,以便获得更多的独立自主权。??紧向西方示好,以东北产业吸引英国投资,甚至想以英国为“老大哥”,指导匂不少英美在华商人及外交人员对其灵活态度确实很欣赏,屡向伦敦和华盛顿请援。1928年2月,张作霖终于从英美两国借得2000万元的大宗贷款,以挽救因连年内战使财政濒临崩溃的困难。

    自古边患之兴,皆由措理失宜。在强敌如林、??力,东北又受制于日俄两强的窘境下,张作霤国际盟友的目的,有为利用国际间的矛盾摆脱日本的政治控制和打破日本在资金、军火供应、技术设备等方面在东北的垄断地位的一面,还有一丱层的目的,就昮统一于他的权力之下,以便以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抗拒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他需要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寻求与之结盟的国内盟友。他和皖系、直系和孙中山都曾结过盟,但各方各有主见,各占地盘,互不相让,自然无法成为长期盟友,终究只有兵戎相见一途。每一次结盟,固然有助于奉张的扩张,但每一次分裂和兵戎相见的结果,又使其实力遭到损减。二是在??寻求国际盟友。张的势力根基在东北,东北主要是日俄两大势力的天下,而襟时时觊觎东北。张的策略是远俄亲日,同时示好于?,以夷制夷,目的是冲破日俄的钳制。

    结果如何呢?与俄国交恶,强力收回中东路路权,与苏俄矛盾日深。向日本靠拢,其目的是向南发展,夺取全国政权,这与日本的希望和在中国的侵略布局发生矛盾?二十一条”的抵制,?之间冲突屡起,关系日益复杂。向襤?好,聘请美?英??顾问,欢迎欧美势力进入东北。他控制北京政权后,更是对?you之以利,或动之以情,或威之以武,但此时欧美??将目光集丆日益北扩且势头正旺的南京政权。他虽然奋力从西方徆一些军火、设备、技术和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日本的控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种多元和均势外交的努力也顺应了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环境的必然要求和总的趋势,但任何对外政策的制定与结果,无不取决于国内外政治的发展变化,在当时丢无自由、右等地位的国际背景和北洋政府日落西山的局势下,他终究没有寻求到也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国际盟友。自然,引进欧美势力以抗日、俄之策不仅落空,相反,更增加了日本的嫉恨,日本从而劆武力除掉他的步伐。

    五发展地方经济,增强抗衡实力

    张作霖在执政奉天之初,东北的中日“合办”企业迅速增加。据统计,1905—1911年的6年间,日本在东北设立的各种工厂企业有50多家,而在1916—1918年的3年时间里,新建立的中日“合办”企业就有38家之多。如“溪咸铁路公司”、“中华矿业公司”、“鞍山振兴铁矿无限公司”、“长春运输株式会社”、“满洲林木株式会社”、“开原钱业株式会社”、“中日合办惠通钱号”、“吉林兴林造纸公司”、“鸭绿江造纸公司”等等。我们从上述企业的名称中可以看出,日本已涉足铁路、矿山、森林、金融、土地等有关东北经济命脉的重要经济部门。据统计,19161920年,日本为中日合办企业投资由2800万日元,增加到4亿日元,4年增加14倍。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日本资本增长如此之快,是令人震惊的。美国芝加哥日报觰:“中国在满洲,仅存名义上之主权。北京尸其名,东京享其实”。)

    “中日合办事业”是“二十一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日本对东北实施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张作霤不是没有警觉,但他当时刚刚执政奉省政权,时时面临反叛的威胁,而且面临的不仅仅是复杂的内部政治纷争,更为急迫的是奉天财政金融的混乱局面。另外,还有其他原因:(1)他为发展经济急需日本的资金,主观上,他希望引进外资;(2)许多合办企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3)他当上东三省巡阅使后,名义上统一了东北,但吉、黑两省的行政事务此时他还难以控制;(4)本身素质决定他对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逻辑关系需要一个认识过程。

    进入20年代,张作霖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态度。其原因主要为:(1)在和孙中山结盟往来中,受南方进步思想的影响;(2)东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增强,使东匏资产阶级越来越自觉地将目光投向发展自己,而不是依?;(3)“中日合办”企业?工业压制和排挤的现实??的地方实力派看清了日本的真实目的,他们要求对日本实行抵制;(4)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失败,使他从紧张的战争和国内政治纷争的漩涡中解脱出来,有了一个重新考虑因失败所暴lu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全盘思考东北问题的时间和条件。他的思想也逐渐接近于民族资产阶级对“中日合办事业”的认识水平:“历来的所谓日中合办事业,仅仅是在日本人的事业上加了一个名称而已,从该事业上获得实惠的也都是日本?来这类‘合办事业’,无论是工业、矿业,还是农业,都不是中国官民的希望所在”。所以,他在政治、军事上力图摆脱日本控制的同时,在经济领域,也不动声se地同日本展开了角逐。从1921年起,东三省新建的“中日合办事业”逐年减少。

    在抵制中日合办企业的同时,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鉴于东北需要棉布甚多,而这些棉布多由日本供应,成为东北最大的财源外流孔道。在张作霖的提倡下,1921年9月,奉天当局动用450万元资本,开始创建奉天纺纱厂。先后从美国购軇机200架,而且在生产的原料原棉的来源方面,决定“除用黑山、北镇和辽阳所产的外,不用外棉。”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自办独立经营的纺织厂,其产品颇召?迎。

    在矿业方面,东北自建自营的大型煤矿以北票、八道壕、西安(今辽源)鹤岗、复川湾等为代表,被列入全国20世纪20年代末28个现代化煤矿之列。与日本的抗衡在电力工业方面表现得也很明显。1921年初,日本提设中日合办抚奉送电所,向奉天省城送电,袜霖拒绝。从1923—1927年,奉方以每年设立3.5个电力公司的速度,共新建20个,从而打破了日本对东北电力工业的垄断局面。

    在机械制造业方面,1922年扩建了皇姑屯机车车辆厂,制造铁路客货机车,其规模仅次于北宁铁路唐山工厂。接着,创办了东北大学工厂,使用德国先进机器,可制造机车发电机、矿山机械等。这些工厂都自备发电厂,拒绝?资电力。

    发展实业,维护中国主权昜霖在这一时期经常召集的军政会议的主题。11924年1月,张作霖亲自主持东三省军政要人会议,出席会议的是县长以上的文官和旅长以上的军官,会议决定:“三个月内募集二千万元的三省联合实业资金;在十个地方增建官营工厂?在东三省开发二十个最好的官矿;追加二百万元,以便年内大规模地发展呼兰制糖厂、奉天纺纱厂、鸭绿江采木公司和本??矿公司”。

    对日本最具有抗衡xing的举措是自建东三省铁路干线。铁路是近现代的重要交通工具,它既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动脉,又关系防建设与国防安全,更是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载体。因此,近代以来,各帝国主义都把攫取铁路投资权、建筑权、经营管理权,作为对外扩张侵略的第一步骤。自1894年清政府修筑山海关以东的铁路起,至东北地方政府自建铁路之前,东北地区已修成铁路9条,营业里程共计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3%以上。其中国有铁路只占营业里程的20%,日、俄占77.2%。可见,东北铁路密度虽然居全国前列,但多数掌握在変?里。“自日、俄竞争以来,久成南北分据之局。日人以旅顺、大连为海军根据地,其铁路直贯东三省南部;俄人以海参崴为海军基地,其铁路横贯东三省北部。两国陆军均不数日可达,东三省命脉,尽已悬于两国之手。”日本凭借南满铁路,不仅在经济上享有莫大好处,而且在军事上可随时制约奉军的行动。奉军使用该铁路时,除当场交付运费外,试先须报经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和关东司令部批淮;乘车时须解除?装,枪支弹药另行托运;关东冘车之奉军有监督权;奉军的军需物资,须经关东军司令部批准才准予运转;日方可随时中止其运输等等。无论从军事防卫上还是从经济建设上看,自建东北铁路都是挽敏危机的一项軻务。因此,张作霖决心自建铁路。

    1922年,以张作霖为首的奉天当局,作出了修筑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计划。一是从葫芦岛经由通辽、齐齐哈尔至瑷珲的西部干线;一是从奉天,经由海龙、吉枳木斯的东部干线。两大干线都通过京奉铁路与关内相联,丮成,即可“树立交通自由之基”,“于东北经济、国防前途”“有无限裨益”,势将成为与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两大铁路系统相抗衡的东北第三大铁路系统。这??霖企图“摆脱日本控制和干涉”的重大举措。

    为劂此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领导,1924年5月,张作霖决定成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任命奉天省长王永江为交通委员会委员长,??省各机关人员组织最高专管机构,赋以全权,辅以群力。并作出为避免日本干涉,分段修筑、不使总体规划尽早暴lu,“一概不用外资”的决定。

    从1925年以后,在东北出现了一个东北三省当局和商民共同投资修建铁路的热潮。先后建成打通铁路(自京奉铁路打虎山起至通辽,1927年11月通车,全长251公里)、锦朝铁路、奉海铁路(奉天至海龙,1927年9月通车,337公里)、吉海铁路(1929年11月完工,总长183公里)、鹤岗铁路(1927年1月完工,56公里)、呼海铁路(马家至海伦,1928年12月完工,220公里)、昂齐铁路(昂昂溪至齐齐哈尔,1928年12月完工,36.8公里)、齐克铁路(齐齐哈尔至泰安,今依安,1929年完工,177公里)、洮索铁路(洮安至索伦,1929年8月完工,260公里)。至20年代末,东北自建铁蟺本成型。

    在启动两大铁路干线的同时,张作霖开始酝酿建筑一个吞吐量为500万吨货物的大港——葫芦岛港。他说:“我要开办自己的葫芦岛港,就是为抵制日本的大连港口,我们一定要办好这件事情。”4葫芦岛与上述东北当局自主修筑的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相接,东北各地的物资,皆可以此为出海口。

    东北官民自建铁路,遥本百般干涉和阻挠。因为与东北自建铁路和海港的同时,日本内阁正在拟定向北满扩张的计划。靠运用此前攫取的各种条约的“权力”来扩大日本的铁?1所以,日本认为东北自建的铁路是“南满铁路平行线”,违反了所谓1905年清廷和日本所订中国不得在南满铁路附近修筑复线铁路的协定,日本屡提抗议。张作霖也以照会的方式加以驳斥,东北每一条铁路皆“经官府??议兴修,事关内政”,日本政府“无干预之必要”。

    通?霖及东北官民的努力,在中国大部分城市没有火车站,大部分地区没有铁路的20年代,奉天城内居然出现了两个火车站,东北大地出现了铁路“平行线”。这对打破日本长期控制东北铁路干线和垄断铁路运输的局面,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里程的延长,张作霖与日本的矛盾也“日趋ji烈”。

    由于张作霖采取了上述种种举措,使东北的民族工业在日本的压迫和凌辱中徆一定的发展。随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排日的要求也逐渐强烈。尽管张作霖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有许多矛盾和冲突之处,但是,在摆脱日本控制和发展地方实业等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有了张作霖的参与和支持也就变得更加有力量了。正是这种政治权力与民间资本的结合从而使军政力量与经济实力徆加强,?霖在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时和“满meng交涉”过程中变得日益强硬,绥本极力要求解决“满meng悬案”的野心没有在张作霖在世时得以实现。

    结语

    从1916?霖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到1928年皇姑屯被炸,正是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的历史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操纵在军阀手中,国内政局动dang不已,12年里,中央政府首脑更换了9次,每人平均在位不到16个月;内阁改组24次,每半年一次;有26人担任过内阁总理,任期最长的只有17个月,最短的只有2天。政府首脑如此频繁的易人,不仅难以制定长期的政策,也无法形成中央权威,?行有效的抵制。而在这期间,张作霖的政治地位不仅十分稳固,且一路攀升,从?十七师师长到奉天督军兼省长,从东三省巡阅使再到北洋政府末代元首——中华陆海军大元帅。这种政治上的反差,就突出了张作霖在处理对日关系中的地位,也增加了研究张作霖与“满meng交涉”的学术仂但长期以来由于复杂的原因很少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探讨,一般都视张作霖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工具,甚至说他是卖国贼、走狗、土匪、“一介武夫”。其实,无论从张作霖在“满meng交涉”中所持的态度、立场,所采取的策略、措施,以及他用实际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所代表的利益看,还是从结果上分析,都得不?霖“与“一介武夫”的结论。当然也谈不上他爱国,因为他爱的是权,军阀的权力是建立在所在地盘、手中的军队和所控制的纳税人基础之上的,他要攫取权力、保住权力或扩大权力,就要保护土地、武装和纳税人这三?,这三丟就是国家主权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通?霖围绕“二十一条”与日本展开的“满meng交涉”时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的探讨可以徂下结论:

    第一,张作霖确对“二十一条”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而且有时是积极的抵制。张作霖虽在其政治生涯的末期攀卆北洋政府首脑的位置,但他只做了一年的国家元首,虽然有学者认为他实际控制北洋政府的时间长达?久,即使如此,他政治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仍然是地方官。直奉战争后他宣布东北“独立”,也只是在经济上不向中央政府纳税而已,外交上仍以中央是从,在他的政治视野中,东北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自“二十一条”签订以来,每遇危机,日本即“尝胁作霖履约”,张非但不应,而且常“急饬地方官民不得以房地外赁,违者处以重辟”。这对一个地方军阀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有人说,恜霖如此严令,“日人屡以商租房地向民间尝试,终无且者”,“绌十一条等于废纸矣”。此言未免言过其实。不过在此期间日本要兑现“二十一条”的要求,经常在张作霖所辖范围内被限制,处处受阻隔,确属事实。

    第二,张作霖所抵制的内容是日本最想得到的,也是与中国主权和东北利益最为息息相关的。“南满”地理概念与势力范围问题、商租权问题是日本扩大在东北势力范围的主要手段;设立领事馆和设警问题、“满meng独立”问题更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军火供应、合办企业及铁路问题是日本借以扩大经济侵略的具体掂张作霖在这面都采取了时而若明若暗,时而异常强硬的抵制措施,不管从何种目的,客观上都赆维护民族和圩益的作用。

    第三,张作霜二十一条”的抵制是有限的、有选择的,而且缺乏一贯xing。我们可以从以上的史实中发现,他在“满meng交涉”中抵制“二十一条”的方法更多的是向中央政府施压,不断地给中央政府出谋划策,或采取两面派手法,尽量避免直接与日本对抗,他在反对“二十一条”的同时总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很大的回旋余地。这是他反对“二十一条”软弱和不彻底的一面。

    台湾学者认为,张作霖作为北洋政府的末代元首却遭日本暗杀,“可证其对外强硬,不肯丧失主权,致见恶于彼族,此乃真正爱国之表现,盖棺可以论定矣。”“终其治奉之日,未闻其向日俄缔结任何丧权辱国之密约,此可见其交邻有道之丝。日本谋杀他国家元首,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张作霖之死也确与他强硬抵制日本侵略有关,但综观张作霖一生,以有强硬之处,亦有软弱之点;有维护主权之功,亦有丧权辱国之过。他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yu对其作出正确评价,只有从尊重历史事实出发,将其置于他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之下,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不是全面评仜霖,只是围绕他在“满meng交涉”中的对日谋略而展开,因此,对他的另一面未作深入探讨。

    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