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呵呵笑着,上前拱手道:“王爷,管教有度,打骂总归还是要少些。”
说着,他从袖中拿出一封信双手递给赵锦楼,“这是方才一个小孩童送来的信,王爷请过目。”
赵锦楼接过信件,丝毫没有嫌弃信封上满是粘手的糖渍,反而脸上漾出一抹微笑。他放下剑,撕开信封,信件内容让他目不转睛。赵锦云好奇地朝他凑近,却被他闪身躲开,把信藏在了怀里。
“你每次都不给我看萧昕哥哥送来的信!”赵锦云见他不给自己看信,嘟着小嘴生着气地走向院外。半路上回头又给了他一个鬼脸,骂他小气鬼,然后跑开了。
见这鬼灵精怪的小人精走了,赵锦楼舒了口气,他望着李淮,问道:“李叔,那孩童可还在?”
“方才拿到信,就立马给王爷送来,那孩童送完信就跑了。”李淮回道。
赵锦楼抿嘴一笑,“孩童送信,亏他想得出来。”
他拿出里面的信,目不转睛的看着,看完信后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赵锦楼沉思片刻,便急匆匆地走出院子,想到什么似的,又回头说道,“李叔,我今日晚些回府,让锦云不必等我吃饭了。”
赵锦楼比萧昕小了几岁,两人一起长大,无话不谈,如亲兄弟一般。因赵锦楼从小住在皇宫,对宫外之事特别好奇,所以萧昕每次进宫都会告诉他许多趣闻。
他们两个之所以如此相熟,还要从父辈说起。毕竟在他们眼中,他们的父亲要比他们的情谊只深不浅。
在文武帝时期,也就是安平二年,赵锦楼的父亲还只是天盛大皇子洵王,赵钰洵。萧昕的父亲,则是忠武将军,萧庆云。
萧庆云本是江湖松风门门派中的一位弟子,遇到了来松风门喝酒下棋的薛知礼,随后跟他一起去了军营,助文武帝抵御北厥之贼。
萧庆云手执银雪枪,一枪游龙入海,夺下北厥巴尔思叶护的首级。后连破十城,扭转败局,一时之间被百姓誉为:天盛战神。
回朝受封之时,文武帝欲要封萧庆云为忠武将军。但文武百官之中有人不满,当堂三驳:其一,萧庆云未武举直晋一品忠武将军,未遵国法;其二,萧庆云乃江湖之人,非世家之人;其三,萧庆云未入营引将,恐惶将士不服。凭此三者,萧庆云何以为忠武将军。
当时朝堂众人皆不做声,萧庆云毕竟只是江湖中人,无根无靠自然无人出面。
正当这时大皇子洵王,也就是赵锦楼的父亲赵钰洵独自站出来,为萧庆云仗义执言。
“江湖人何如?世家阀门何如?贵戚又何如?但能保此天盛山河无恙,能退北厥贼,取北厥巴尔思叶护首,使天盛大胜,他萧庆云自能担得忠武大将此位,汝有何不平?
未入军亦何如?领兵打仗行兵布阵,他破北厥十城,还不足服众?忠武将军他如何当不得!”
经此一言,天盛战神萧庆云稳稳坐上忠武将军之位。赵钰洵和萧庆云从此成为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
安平十三年,文武帝在逐鹿围场举办秋狝大典。
那时的赵钰洵已经是太子,他和萧庆云随文武帝狩猎,在围场遭北厥刺客刺杀而亡,一年后奉旨出征北厥的萧庆云也战死沙场。
短短两年,文武帝痛失爱子后又痛失爱将。
昔年萧庆云战死,松风门徐行来天都城,将陆寒轻和萧昕接回门中。两人也就自此分隔两地,虽偶尔间会有书信来往,但这三年却未曾再见一面。
萧昕曾许诺他回松风门后会写信给赵锦楼,然等了一年之久,在赵锦楼几欲放弃之际,才收到来信。
忽然收到萧昕的来信,他又喜又气,回信过去好一番痛骂才舒心。
萧昕的信字磁珠玑,言简意赅,几乎不署名。初次收到信之时,赵锦楼以为别人送错。直到看到赵小楼三个字,熟悉字迹浮现,才确信是出自萧昕之手。
两人传信有个小秘密,若是飞鸽传书,或是官道信使来信,都是萧昕在江湖上遇见的一些奇闻轶事。
若是通过今日这种古怪方式来信,用萧昕的话说就是:此事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不可三人知。
所以赵锦楼收到信后不给赵锦云看,因为这次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不可三人知。
正是那萧昕说的隐晦不透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