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与房杜二人出了大殿,同行于御道之上。
路途中,房玄龄一直用一种奇异的目光看着安阳,给安阳看的有些懵逼,只好道:“大人为何这么看着下官?”
房玄龄见安阳开口,微微一笑,开口道:“想看看你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居然能说动太上皇为陛下正名。”
房玄龄心里很清楚,李渊作为一个被自己儿子背刺的皇帝,不想着怎么夺回皇位也就罢了,居然还要给陛下正名,这可是房玄龄从没想到的。
此事若是被安阳做成了,那这小子以后的路途,只怕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以这小子在殿中的表现来看,只怕是已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此时房玄龄看着安阳的眼神除了奇异之外,也有一些提携之意。
毕竟安阳如今尚未及冠,便已然给自己铺成了一条康庄大道。
如此少年,当得自己与其深交一二。
安阳虽没看出房玄龄眼中之意,不过房玄龄的话,安阳却是听了个全。
当即笑道:“中书令莫要取笑下官,微末之道不值一提。”
“这可不是什么微末之道,你小子将此事办好,未来可期啊。”
一旁的杜如晦也适时感叹道。
“克明说的没错,办成此事,便又是大功一件,只是你今日却是有些胆大了,竟敢在陛下面前立下军令状,也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房玄龄虽然很看好安阳,但对于所行之事却是抱有不同的看法。
之前安阳为陛下献策之时,便已看出,安阳这小子是个喜欢剑走偏锋之人。
对于今日之事,房玄龄觉得安阳又是在行险,而且是那种完全没必要的行险。
如今朝堂,旁人只知道这位少年人是陛下的宠臣,或许不清楚安阳如今的具体身份,但房玄龄可是中书令,李二每次对安阳的任职旨意,都需要房玄龄这个中书令审核过后才可批发的。
所以房玄龄清楚的知道,眼前之人不过短短半月,便身兼数职,横跨文武杂三道,如今大唐,亦只有此人有此殊荣了。
也正因如此,房玄龄觉得安阳今日所行实为不智,此事若成,自然是天功一件,但若不成,只怕这大好头颅便要交代于陛下了。
以安阳现在的身份,和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是完全没必要行此险招,老老实实的熬上几年,将来又是一位朝堂重臣。
少年人,到底还是心急。
“房兄,想来这小子既然敢立下军令状,那以这小子的智谋,想来也是有十全把握的,莫要费心了。”
杜如晦在一旁接话道。
然后又对着安阳道:“虽知你胸有城府,但房公之言,实为金玉良言,需得入心。”
“多谢房公杜公教诲,下官省得,如此般行事,以后不会了。”
安阳听完,当即老实认下,对于这两位大唐名相,安阳还是颇为尊敬的,只是可惜后人不孝,全都是二代而衰,让人感叹。
两人见安阳态度谦和,当下更是对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