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嘉庆年间的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城郊,有一位名叫李老汉的果贩,他年近半百,头发已经斑白,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印记。他靠贩卖时令鲜果为生,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也算过得去。然而,李老汉的心头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
多年前,李老汉与妻子曾育有一儿一女,他们都是李老汉心头的宝贝。可是,命运却对他们如此不公,两个孩子都在七八岁的年纪,因病相继离世。每当想到这里,李老汉的心就如同被刀割一般,痛得无法呼吸。
如今,李老汉眼看着就要步入五十岁的门槛,而他的妻子也多年未再生育。他时常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他担心自己老无所依,担心李家的香火就此断绝。
虽然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李老汉和老伴却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他们夜夜耕耘努力,希望能够再次拥有一个孩子。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却始终未能如愿。
万般无奈之下,李老汉开始考虑从家族子侄中过继一个男孩。毕竟,李家在当地是大族,虽然他没有亲兄弟,但叔伯兄弟却不少。尤其是李龙、李虎两位近枝儿兄弟,他们家中都各有三四个男孩儿。
过继孩子并非易事。李老汉需要慎重考虑,选择一个聪明伶俐、品行端正的男孩来继承门户、延续香火。同时,他也要面对家族中的种种纷争和矛盾。在这个充满悬疑和未知的世界里,李老汉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一步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李老汉和老伴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设宴款待兄弟李虎及其妻子。他们在家中精心准备,杀鸡宰鸭,置酒布菜,只为这次特殊的会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老汉的眼眶开始泛红。他哽咽着说起了自家的不幸,人丁凋零,无子嗣继承香火。他夸赞着李虎家的三个侄子,说他们个个懂事孝顺,如果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儿子,那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李虎此刻已经被酒精冲昏了头脑,他满脸通红,只顾着埋头吃喝,对李老汉的言外之意浑然不觉。
李老汉见李虎谈笑风生,似乎并未领会自己的意思,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他以为李虎对此事持开放态度,便忍不住挑明话题,说道:“贤弟,若你肯割爱,将其中一个孩子过继给我,让我得以延续香火,我和你嫂子将感激不尽!”说完,他示意老伴行动。
李老汉的妻子立刻起身回到内屋,不一会儿便捧出五十两银子来。李虎端着酒杯,一脸茫然,不知所以。他还未及开口询问,一旁的李虎妻子已经按捺不住怒火。
今日,李老汉设宴邀请李虎夫妇赴会,这让李虎的妻子感到十分奇怪。尽管两家同住一村,但平时鲜有往来。没想到李老汉居然开口要过继他们家的儿子,这让她如何能答应?更何况,李老汉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商贩,家境贫寒。如果是有钱有势的同族长辈想要过继儿子,那还值得考虑一下。但要把儿子送给李老汉,岂不是让儿子去受苦吗?
想到这里,李妻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她一边拉着丈夫往家走,一边不客气地说道:“我们家的孩子顽皮捣蛋,哪里能承担起继承兄长宗祠的重任?前两天我还和你兄弟商量过,准备从同族中找个好子侄来继承家业。我们又岂敢把不成器的儿子送出去,误人子弟呢?”
说完,李妻拉着丈夫摔门而去,留下了一桌未动的饭菜和尴尬的李老汉。李老汉碰了一鼻子灰,心中十分郁闷,但也只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
后来,李老汉变得聪明起来,他开始委婉地试探其他几位族兄、族弟,想要从他们家中过继一个儿子。然而,结果却无一例外,全都吃了闭门羹。李老汉感到十分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儿子来继承香火呢?
李老汉在连续碰壁之后,终于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他意识到,虽然这些人和自己同祖同宗,但如今的社会风气淡薄,亲情和人情比纸还要脆弱。再加上他自己手头拮据,积蓄不多,又有谁会愿意将儿子过继给他呢?
于是,李老汉逐渐放弃了过继子侄的念头。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充满了巧合。有一天,一对外地逃荒的夫妇在益都县郊饥寒交迫,病倒了。他们无力抚养三岁的儿子,于是产生了将孩子送给别人的念头。
李老汉恰好遇到了这对夫妇,便将自己膝下无子、家境贫寒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这对患病的夫妇见李老汉面容和善、朴实本分,便决定将儿子送给李家。李老汉拿出五十两纹银,答谢了夫妇二人,并周济了他们一些钱财。
凭空得到了一个儿子,李老汉自然是喜出望外。然而,他心中也隐隐有些不安,生怕事情有变。于是,他赶紧套了一辆马车,收拾了细软资财,带着新得的儿子远赴东昌府聊城县投奔妻弟去了。
到了妻弟家后,李老汉为这个男孩取名李子顺,整日靠为妻弟的绸缎庄干些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