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帽妖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背后的真相,却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依旧让人心生疑窦,难以释怀。

    尽管民间对于帽妖的恐慌已经逐渐平息,但宋真宗对于官僚层面的追责却并未因此罢休。他深知,帽妖事件并非简单的民间传言,其中必有官僚失察之责。

    西京洛阳,作为帽妖传言的源头,其留守王嗣宗自然成了宋真宗追责的首要对象。王嗣宗原本深信谣言会不攻自破,却不料因此被发配至陕州,承受失察之罪的惩罚。

    然而,事情并未因此画上句号。当开封城中的帽妖流言逐渐消散,它却又如幽灵般窜至南京应天府。这帽妖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智慧,总能挑选出最为关键的地方作乱。北宋沿袭五代制度,天下分为四京,除了开封、洛阳外,另两个重要直辖市分别是位于北方前线的北京大名府,以及今日河南商丘所在地的南京应天府。

    当时,应天府的“一把手”并非泛泛之辈,而是那位名震朝野的“连中三元”名相王曾。他智勇双全,深受宋真宗倚重。既然皇帝已经认定帽妖与上天示警无关,王曾自然可以放开手脚,大展拳脚。

    帽妖谣言一起,王曾便果断下令:“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他深知,既然谁都没见过帽妖的真身,不如就大大方方地开门迎它,看看这所谓的妖物究竟是何方神圣。

    同时,王曾还命令衙门组织起巡逻队,在夜晚的应天府城中严密巡逻。一旦遇到有人声称看到帽妖伤人、吃人的,巡逻队便立即上前逮捕,并让他们写下切结书,详细交待帽妖的作案经过。对于那些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人,王曾则以“造妖书妖言罪”论处,严惩不贷。

    这“造妖书妖言”的罪名,在《宋刑统》中可是有着明文规定的:“诸造书妖言者,绞。传用以惑众者,亦如之。”按照帽妖流言的传播级别,造谣者一旦被抓,便难逃一死。

    王曾的举措实施了没几天,帽妖流言便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般迅速消散。史载,“民情遂安,妖讹乃止”。从此,那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帽妖流言,在应天府乃至整个大宋境内都绝迹了,百姓们的生活也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安宁。

    自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起,宋真宗为了洗刷澶渊之盟所带来的屈辱,开始与其亲信密谋,精心炮制了一系列“现天书”、“献祥瑞”的离奇事件。在这些荒诞的仪式背后,他试图构建一个天下太平的假象,甚至不惜远赴泰山封禅,以彰显自己的神圣与权威。

    当时,整个朝廷仿佛陷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君臣们如同被某种魔力所驱使,热衷于这种天书政治的迷思之中。他们对于祥瑞或灾异背后的人为动机,早已心知肚明,却仍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在这场由皇帝主导的诡异游戏中,帽妖案很快被巧妙地平息下来,没有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宋真宗这位操纵灵异事件的“老手”的精心策划与把控。

    灵异和谣言,这些看似虚幻的社会舆论,实际上却是朝局时势和民心意念的忠实反映。皇帝能利用它们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而那些“有心之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在这股诡异的风潮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暗中较劲,而真相,却如同被浓雾笼罩的远山,难以窥见。

    早年间,宋真宗的伯父,那位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曾制造了一个震动天下的预言——“点检做天子”。这预言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记得那年正月初一,正值新年伊始,万物更新之际,却突然传来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后周的消息。朝廷闻讯,急忙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御敌。然而,就在赵匡胤尚未出征之际,京城开封的街头巷尾开始流传起一句诡异的话:“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

    这句话如同一股暗流,悄然在开封城内涌动。随着它的流传,开封城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除了深宫之内,宫人们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外,城中的百姓们却纷纷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担心预言成真,害怕战乱降临,于是纷纷逃离家园,寻求安全的避难所。

    流言的传播如同一场瘟疫,迅速在开封城内蔓延开来。人心惶惶之际,赵匡胤的大军抵达了陈桥驿。在部下的劝进声中,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推举为大宋的开国皇帝。

    帽妖谣言与昔日那“点检做天子”的传闻,在结果上虽然天差地别,但细细想来,二者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便是,在谣言刚刚兴起的时候,“内廷”之中却是一片晏然,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对这一切毫无察觉。这也正是为何王嗣宗明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宋真宗却毅然决然地将他撤职的原因。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张耆及时将洛阳的帽妖流言上报朝廷,等到这谣言蔓延至开封,闹得满城风雨之时,朝廷恐怕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无所知。届时,谁又能保证这帽妖谣言不会演变成另一个“点检做天子”2.0版,给大宋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每一个谣言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宋真宗深知,对于谣言,必须防患于未然,稍有疏忽,便可能酿成大祸。因此,他对于王嗣宗的失职,绝不容忍。而这场由帽妖引发的风波,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多的谜团和危机,正悄然逼近……

    在宋真宗的雷霆镇压之下,帽妖谣言却如同顽强的野草,依旧在“三京”之地肆虐。这背后,显然不是无知百姓的简单传播,而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盘,推动这一切的发生。

    正当宋真宗全力应对帽妖案之际,钦天监急匆匆地前来报告:“陛下,有彗星出北斗!”

    “彗星?”宋真宗眉头紧锁,他深知这意味着灾星降临,往往会伴随着各种灾异。而眼下的灾异,无疑是正肆虐两京的帽妖案。

    为了平息天怒,宋真宗急忙下令大赦天下,希望能够借此消弭灾厄。然而,彗星却在夜空中荧荧闪烁,长达三十七天之久,迟迟不肯散去。

    宋真宗心急如焚,只好向大臣们求助。寇准、向敏中、王旦等一批元老重臣趁机进言,劝他早日立太子。他们认为,宋真宗已年逾天命,且身患重疾,经常神志不清,朝廷政务多听命于皇后刘娥。长此以往,恐怕会导致天下陷入“牝鸡司晨”的混乱状态,对赵宋江山社稷极为不利。

    立太子之事,无疑切中了朝廷的要害。然而,宋真宗对此却迟迟没有明确的答复。他心中矛盾重重,既担心自己的病情影响到朝政,又害怕过早立太子会引发宫廷内乱。

    直到梧州知州陈执中呈上《演要》三篇,以早定天下根本为论点,痛陈立太子与时下帽妖、星变之间的紧密联系后,宋真宗才终于松动了口风。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册立虚龄9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并赐名赵祯。这个决定,不仅为赵宋江山社稷注入了新的希望,也预示着日后宋仁宗时代的到来。然而,在这平静的背后,帽妖案和彗星之变的阴影仍未消散,它们似乎在预示着更加惊心动魄的未来……

    老臣们并不知晓,宋真宗之所以迟迟未决,背后竟隐藏着皇后刘娥的坚决反对。

    原来,赵受益并非刘娥亲生之子,这一秘密如同被重重迷雾所笼罩,鲜为人知。正如那流传甚广的“狸猫换太子”传说所暗示的,赵受益的生母实则是李宸妃,而刘娥,充其量只是他的养母而已。

    老臣们与刘娥之间的矛盾,早已根深蒂固。他们看不惯她在朝政事务上频频插手,更无法容忍一个女子在朝堂之上指手画脚。这背后的更深层原因,是儒家传统中对女性干政的深深忌惮与妖魔化。

    然而,刘娥为人周谨恭密,自当上皇后之后,宋真宗便时常让她参与处理政务。随着宋真宗晚年逐渐神志不清,原本只是承担助理角色的刘娥,竟逐渐挣脱了束缚,一跃成为了“代皇帝”的角色。史载,“时上不豫,艰于语言,政事多中宫所决。”这其中的曲折与隐情,如同一团乱麻,让人难以理清。

    刘娥深谙权谋之术,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她清楚寇准、李迪等老臣对自己心怀不满,于是巧妙地倚仗王钦若、丁谓等奸佞之臣,与清流一派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这场权力的角逐,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充满了悬疑与紧张。

    如果说刘娥与丁谓等人的勾结,只是为了更方便地替宋真宗处理政务,那么她接下来的举动,则让人不得不怀疑她有着更为深远的野心。她暗中授意亲信夏守恩、刘美等人执掌京师禁军,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皇权的巨大挑战,让人不禁猜测她是否有着效仿武则天当皇帝的想法。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向以清流自居、正直无私的老臣们,为了曲线救国,也搞起了灵异事件来劝谏君王。他们似乎认为,通过制造一些神秘的天象示警,能够引起宋真宗的警觉,从而阻止刘娥的野心。

    于是,继帽妖和星变之后,清流大臣们又精心炮制了一出天象示警。他们或许在夜观星象时发现了什么异象,或许是在心中构思了一个能够震撼人心的故事,总之,他们成功地制造了一场关于天象的神秘事件。这场事件不仅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关注,也让整个朝廷笼罩在了一片悬疑的氛围之中。

    天禧三年,即帽妖案落幕整整一年之后,北宋的天空再次掀起波澜,异象频现。

    那一日,钦天监的官员急匆匆地来到皇宫,面色凝重地向宋真宗报告:“陛下,天空惊现异象,太白星白日显现!”

    在古代,没有天文望远镜的辅助,人们却能仅凭肉眼,在太阳的光辉中捕捉到星星的踪迹,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然而,负责占卜的官员们却无暇顾及这些,他们迅速得出了结论:“太白昼现,此乃女主昌盛之兆。”

    女主兴旺,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位权势滔天的皇后——刘娥。

    宋真宗深知,上天已经接二连三地发出警示,他若再不采取行动,恐怕会有大事发生。于是,他准许了寇准等人的请求,让他们负责辅佐太子监国事宜。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的时候,一场意外却打破了平静。得意的寇准在一次醉酒中,不慎泄露了机密,导致“太子监国”计划流产。

    寇准因此被罢相,丁谓趁机主掌朝政,而刘娥则终于得以高枕无忧,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场宫廷中的权力斗争,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场风起云涌的宫廷政变悄然上演。据闻,这背后乃是宋真宗亲信太监周怀政奉了官家的密令,秘密策划一场兵变。他的目标直指权臣丁谓,企图除去这一心头大患,同时迎回被贬的寇准,让太子直接登基,掌握大权。

    然而,就在兵变即将爆发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周怀政的计划。他的同谋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将他告发给了朝廷。这一告发如同晴天霹雳,让周怀政的兵变计划瞬间戛然而止,他也因此陷入了绝境。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这位曾经掌控朝野的帝王,最终也未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随着他的离世,刘娥辅佐幼主赵祯登基,开始了她长达11年的垂帘听政生涯。这位女子以非凡的政治手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北宋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将帽妖案置于这段复杂的政治背景下重新审视,一切似乎都充满了阴谋与争斗。它或许是老臣们故弄玄虚的手段,以便向宋真宗示警;又或许是刘娥一派别有用心的策划,企图复制“点检做天子”的成功;又或者是隐藏在历史隐秘角落里的某个权臣或异教教主,准备趁乱制造混乱,以便从中渔利……在这场政治漩涡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阴谋的牺牲品,也可能成为阴谋的制造者。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有那些深谙宫廷斗争之道的人才能洞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