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玉海棠一撇嘴:“一个大男人,却这般小心眼。”
邓源笑道:“不能只记吃不记打啊。”
玉海棠笑了:“好了,既然今日有缘得见,奴家向邓相公赔罪,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过小女子这一回吧。”
邓源挠挠头,假装为难:“也不是不行···不过,你得告诉我,这损主意到底是谁出的?”
“还能是谁,那宋妈妈呗。”
邓源暗暗点头,果然不出所料。
玉海棠继续说:“那老婆子抠门得很,起初答应下二百两银子做酬劳,后来见邓相公您没有中招,便找理由要给我打折扣。哼,姑奶奶是好欺负的么?二百两,一分都不能少,要不然就嚷嚷开去,看谁脸上不好看!”
邓源忍不住笑了,想想那老婆子偷鸡不成还蚀把米的表情,多少是出了一口恶气。又感慨道:“演一场戏就二百两银子,玉姑娘还真是财源广进啊。”
玉海棠不屑道:“就这奴家还不愿去呢。堂子里的官价,打茶围便是五十两银子起价,酒局一百两,出堂差二百两起价。昨日这一场,只算寻常堂差。”
邓源默默算了一下,苏州果然是繁华渊薮,只不过这奢靡气象也已经无法遏制。富商高官找一位红倌人喝茶聊天,便要五十两起步,这都够寻常百姓五户人家一年的花销了。
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穷苦百姓焉能不造反?
玉海棠瞧了瞧书案后的冯梦龙,又说:“奴家来冯先生这里,他是不花钱的,反过来,奴家还要破费些许。”
邓源想起北宋“奉旨填词”的风流才子柳永,便笑道:“冯老先生是当世的柳三变,玉姑娘倒是慧眼识英雄。”
“哟,邓相公还知道柳三变呢?”
“很奇怪么?”
“当然有些奇怪了。奴家见过的男人也算上千上万了,不读书的人自然不晓得他;读书人多半也只认识孔孟程朱,认识柳三变的可真不多——还都是些不应举的名士。”
邓源再次感受到这个年代“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之间的壁垒,多少生出一些卖弄的心思,悠然道:“那有什么稀奇?宋人说,有水井处,皆可歌柳词,那可是举国追捧的大才子。可惜怀才不遇,半生潦倒,晚年穷愁贫病,死时囊中如洗,无亲人祭奠。还是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真应了那句老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玉海棠眼波流转:“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能说出这话的,也是个看透世情的人。只是,这是哪里的老话,奴家怎么没听说过?”
邓源心里嘀咕,难道这两句还也还没有问世?他依稀记得这是这两句话也是出资明末某位才子的手笔,但是在想不起是谁,嘴上只好胡诌:“是我老家那边的俗话。”
玉海棠笑道:“怕是邓相公自己说的吧,但碍于你也是读书人的身份,便说是老家的俗话···”
正说话间,冯梦龙那边已经告一段落,起身走了过来:“玉娘,我这贤侄,见识不俗啊。”
玉娘笑道:“那是,您这华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寻常人哪能登您的门?”
冯梦龙拿手一指她:“这巧嘴儿,把自己一起夸了。”又对邓源说:“贤侄,明日虎丘会,有兴趣去瞧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