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虽还有些寒意,但慕容冲却不在意,深山古寺,少有人来,山里的空气没有尘世间的污浊,清新提神,难怪很多修道中人,都愿在山中修行。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金光散下,点点光芒从树叶缝隙中穿过,山风吹过,婆娑摇动,再加上山中薄薄的雾气,让人如置身幻境。
“嗯,那是什么?”
一道白色的影子一闪而过,窜入一旁的草丛中,似乎是一只狐狸,山下传来了嘈杂的声响,人叫,马嘶,犬吠,混合在一起,山林中百鸟齐飞,是有什么人上山来了。
再回过头去,草丛中露出一个毛茸茸的脑袋,是一只白色的狐狸,再想想山下的人群,慕容冲顿时明白了。
金秋时节,九月鹰飞,正是猎狐的好时候,每年秋冬时分,都会有一些王公贵族进山狩猎。这落雁山不高,山脚下地势开阔,林木茂密,是个狩猎的好地方。
那只小狐狸通体雪白,一点杂毛也没有,双眸黑亮,比常见的野狐略小一些。似乎是被山下的人追扑,逃到这古寺附近,全身脱力,抖个不停,待慕容冲看向它时,它竟无力再躲避,直视着慕容冲的目光,一脸的恳求之色,狐目中竟泛出泪光。
慕容冲的眼中,那只白狐渐渐变为一个白衣少女,无依无靠,低声哀泣,心里莫名一动,不禁走过去,双手伸出,想将它抱去,那白狐也不躲闪,任由他抱起,就在慕容冲碰触到白狐的一刹那,脑中一闪念,想起一则前几日从《梦溪游记》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梦溪游记》是游侠刘梦溪所著,记录了他在外游历时,发生的一些奇闻异志,是一本杂书。
书中曾记载这第一个故事。
刘梦溪游历到皖南郡,夜宿深山,在山中遇得一家人,本已为是避祸而隐居山林之人,相交之下,发觉这一家人个个都谈吐不俗,上至前朝殷、商二代,下至百姓疾苦民生,无不侃侃而谈,待一夜论道过后,天气大亮,在日光照耀之下,那一家人哪里是文人雅士,竟是一窝白狐。
后来刘梦溪经历渐长,方知当夜只是自己的深陷梦境,为狐精所惑,但回想之后也不禁被这些狐精的才气所折服。
故事后面又写道,黑狐和白狐最为通灵,未修为妖仙之时,就可通过双目迷人心智,让人想其心中所想。而白狐为善狐,讲修行,明因果,所以故事里常有白狐报恩之说,黑狐则为恶狐,被视为仇恨的化身。
虽不知道狐狸是不是能迷人心智,但眼前的这只白狐定然是极有灵性,能通人情,辩是非,看到慕容冲动作有些犹豫,立刻收起了哀求之色,蹒跚着爬起来,就要向山林深处跑去。
慕容冲回过神来,耳边已能听到猎犬的喘气之声,山下的那群人已然开始往寺庙走来。那只白狐又摔倒在地,眼中已露出绝望之色。
慕容冲叹了口气,弯腰将白狐抱起,进了万空寺,又从佛像前的香炉中拿出所有的香灰,散在院子和寺门附近,好在虽然寺庙少有香火,但香炉从来不曾清理,上百年下来积累的香灰也有不少,而且越是陈年老灰,气味越是刺鼻。
最后,慕容冲爬到佛台之上,将白狐放在佛像的大手之上,那佛像高约三丈,盘膝而坐,双手各捏一个法诀,一手放在膝上,一手齐胸平举,那大手约有两尺来宽,放白狐放上去,从下面一点也看不见。
慕容冲找来一把扫帚,走到寺门边,开始清扫院子。
不多时,一群人骑着马,带着猎犬上得山来。
从他们所骑的马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些人绝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都是些王公子弟。
那十多匹马毛色纯正,皮薄毛细,油光发亮,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步伐轻灵优雅、体形纤细优美,跑动之间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比大周朝常见的马高了不少,应该是出云国进贡的贡马。
这种贡马又称为踏云宝马,据说出云国境内的天目山上有天马出没,快如风,势如电,无法扑捉,周围的牧民在马匹发情的季节,将上等的母马放置于天目山下,吸引与从天目山上跑下的天马,而得到小马驹,再配以上好的草料养大,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大周朝指定的贡马。
再看那几只猎犬,也不是凡品,慕容冲能认得出来,那是草原上的獒犬,身长四尺,体毛粗壮,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只食用新鲜的肉食,成年的獒犬可斗虎豹,对主人极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