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以南,渭水之东。
又是一天的傍晚,又是那一抹似曾相识的殷红。
红的,当然是夕阳;但红的,还有秋风。因为漫天飘舞的红叶,好像把风也给染红了。
被染红了的西风,也随之吹进大山之旁,那座幽静的山谷里。
如巨龙般斜躺在大地上的山谷,两旁尽是如刀锋般尖锐的峭壁。在谷口,你看不见流水,却知道必有飞泉挂于山颠,因为汲汲的水声听起来总是好像不远;在谷口,你也很难想象里面会有怎样的景色,但你却能猜到,里面一定盛开着鲜花,不然谷口为何会经常飞出无数的彩蝶?
谷口边,长着一颗粗大的梧桐树,树下,盛开着璀璨的菊花。
而**恰好遮盖着一块大石头,石上已布满青苔,不过隐约还可以看到三个字,白马谷。
就连不懂书法的人,都能够看出,它们必定出自于书法的名家,不然,又怎会有如此潇洒的笔划?
那苍劲的横撇竖勾中,好像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生命力,它让人感到顽强,但看着又有一份偷闲般的慵懒,你无法说出那人到底是怎么写出这字的,你更无法说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但它就是奇妙地存在着。
不久前,一位从地方调任中枢的大官偶然发现了这块石碑,他对随从说,这看似出自于唐代名家柳宗元之手。
但就在随从们附和拍马屁时,谷中却跑出了一个骑着白马,穿着白袍,既显得有些忧郁,但说起话来又很洒脱、不羁的青年。
他偏要上前争执说,官老爷看走眼了。这字其实只是一个不愿留名的前辈,一边唱着歌,一边望着遥远的天河,在灌下了两口最便宜,却很呛的竹叶青之后,用他那把三尺长,还有两个缺口的竹剑,在这块幸运的石上,随意地雕刻。
老爷被他的态度气得跳了起来,拍着胸部说,自己可是有名书法行家,怎么可能看走眼。那些随从也在叫骂壮着主人的声势。那被官老爷骂作黄毛小子的青年也不反驳,只笑着让大官借他一枝毛笔,他还大声说,这字哪是柳宗元写的,他都能够写出来。
就在书童翻弄宣纸时,青年已用毛笔在山石缝隙流出的一股细泉水,写出了一模一样的三个字。
本来能够写出这三个字已很不寻常,但他偏偏还写在了水上,而且水上呈现出来的字,过了好一会才消失。
这不停流动着的泉水,好像突然成了一张最特别的宣纸似的。
老爷呆了半响,才叹道,自己确实看走了眼,走了大眼。
而现在这令老爷看走了眼的青年正策马跑在谷中。白袍银带,玉笛在怀,在蜿蜒的小路上,在那缕缕红叶之中,人骑着白马,正跑得飞快。
有力的马蹄溅起了窜窜的泥土,偶尔更会才踩上一朵鲜黄的植株,令那一身洁白毛发染上了星星般般的污点。
青年身上的衣服甚至比马的毛色还要白,乍看起来,他们就像已融为了一体,就像是马载着一片白云。而且他身上白的不仅是衣衫,还有他的脸色,他甚至连指尖都因为用力握着而泛白了。
马越跑越急,但他手上紧握着的却不是马鞭,而是一张纸。他居然就出神地看着那张纸,任由马独自在狭窄的山路上狂奔,不顾前方的急拐弯或是横伸出来的枝丫。
这信他已不是第一次看,他也知道无论怎么看,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但他手,他的眼睛就是无法离开这张纸。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